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

三十六計 (36計)

三十六計

第一套勝戰計

01 瞞天過海

薛仁貴瞞天過海

唐太宗貞觀十七年,太宗親自出征,領軍三十萬東征。一天,來到大海邊,看到汪洋一片,便問一旁的官員過海的計策,大家這時只能互相對看。這時忽然聽到一位居住海上的豪民求見太宗,並說三十萬過海的軍糧及方法已經準備好了。太宗便率領百官隨這位豪民來到海邊,這時只看到萬戶都用彩帳遮著,好不嚴密。這位豪民領著太宗進到屋內,屋內四周都是繡幔彩錦,太宗就和百官在這裡飲酒作樂。不久,風聲四起,波響像雷一樣,杯盤跌落滿地,人也跟著搖晃,這時太宗立刻叫近臣揭開彩帳,一掀開,大家都呆住了,哪裡是在豪民家作客,已經和三十萬大軍在海上了﹗原來,薛仁貴怕皇上不敢過海而退兵,所以就假扮豪民策

劃了這個「瞞天過海」的計策。

三十六計之第一計: 瞞天過海皇帝向來稱為「天子」,所以「天」指的就是皇帝,「瞞天過海」原意是瞞著皇帝,讓他平穩渡海。 在兵法上是使用偽裝的手段,利用機會,趁對方不注意的時候,出其不意的行動,讓人措手不及。

02 圍魏救趙

圍魏救趙

公元前三百五十四年,魏惠王派龐涓前去攻打趙國,於是龐涓就帶領

五百戰車直奔趙國,並圍住都城邯鄲,雙方交戰一年多,最後趙王只

好向齊國求救,於是齊威王就派田忌為將﹐並用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

。孫臏和龐涓原本是同門師兄弟,兩人都精通用兵之法,但是龐涓自

覺能力不及孫臏,就用毒計把孫臏的雙腳弄斷,並在他的臉上刺字,

讓他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。於是孫臏就裝瘋,幸好得到齊國使者的幫

肋,順利逃到齊國。田忌想直接攻打邯鄲,孫臏制止說:「現在魏國

精兵全集中在邯鄲,如果我們直接攻打魏國,龐涓一定會回師解救,

邯鄲之圍就會自動解除,中途我們再伏擊,龐涓的軍隊必吃敗仗。」

田忌依計而行,果然﹐魏軍離開邯鄲,歸路中在桂陵又遭齊軍埋伏,

魏軍大敗,龐涓只好退回大梁,趙國的困境也因此解除了。這便是歷

史上有名的「圍魏救趙」的故事。

三十六計之第二計:圍魏救趙主張對敵方避實就虛,抓住敵方的弱點

,使敵人受到牽制,然後用最少的代價去取得最完滿的成功。

03 借刀殺人

二桃殺三士

春秋時齊景公有三位勇猛無比的手下,分別叫做公孫接、田開疆和古治子。

有一天,宰相晏嬰從他們面前經過,照禮他們要起來行禮,他們卻坐著一動

也不動,晏嬰當場沒說話,接著便馬上告訴齊景公這件事,並且勸說:「這

三個人仗著自己立下不少大功勞,現在已經是目中無人,今天只是對我無禮

,難保改天不會對大王無禮,我建議儘快將這三人除去,以免後患無窮。」

景公向來十分敬重晏嬰的話,當場點頭表示同意,不過馬上露出面有難色說

:「可是,怎樣去除呢?沒有人打得過他們﹔派人暗殺行刺﹐也不是他們的

對手。」晏嬰聽完說:「我早料到了,我已經想好對付他們的計謀了。」,

便將「二桃殺三士」之計告訴了景公。只有兩個桃子的賞賜﹐讓他們三人「

計功而食桃」。結果是三人先是爭得不可開交﹐公孫接先說:「我的功勞最

大,我空手制服野豬及活捉老虎。」便拿走一個桃子,田開疆說:「我曾用

長矛擊退一整隊敵人。」,也拿走一個桃;古治子氣得滿臉通紅說:「難道

我的功勞就比你們小嗎?」便抽出劍做決鬥狀,沒想到其他兩個人竟然把桃

子放回桌子,說:「我們應該重榮譽怎麼可以搶功,真是太慚愧了!」說完

便刎頸而死,古治子看到也跟著刎頸,晏子不費吹灰之力﹐便剷除大患。「

二桃殺三士」並非因為桃子有毒而致人死命,而是政治權術中的殺人工具,

也可以把這件事稱作「借桃殺人」。

三十六計之第三計:借刀殺人指以冠冕堂皇的藉口,假借他人之手來達到自

己的目的,「刀」只是一種比喻。

04 以逸待勞

三通鼓曹劌勝齊

春秋時,齊王用鮑叔牙當大將領兵攻打魯國,魯莊王知道後十分害怕,大臣

施伯便推薦用隱士曹劌來應戰,好不容易說服曹劌,但是他只願做參謀。鮑

叔牙因為以前打敗過魯軍,便十分輕敵,想一舉進攻活捉魯莊公,一時之間

便戰鼓齊鳴,殺喊聲震天,士兵像排山倒海般衝過來。這時,曹劌制止莊公

擊鼓進攻,只說:「等一下,現在敵人的氣勢正強,我們只要嚴加陣守,不

要輕舉妄動。」齊軍衝過來後卻攻不進魯軍,被擋在軍陣外,這時鮑叔牙又

再下令擊鼓進攻,還是攻不進去,他想魯軍一定是吃過敗仗,害怕得不敢接

受挑戰,如果再攻一次,魯軍一定不戰而敗逃,於是第三次擊鼓進攻。曹劌

聽到齊軍第三次擊鼓,便對莊公說:「現在是擊鼓出兵的時機了。」魯軍一

聽鼓聲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出,齊軍被打得七零八落,莊公想乘勝追

擊,曹劌又制止,等看到地上的車輪及馬蹄印,再到車頂看齊軍逃跑的方向

,才說可以追。事後,魯莊公問:「為什麼齊軍三通鼓後才出擊?為何不馬

上追齊兵?」曹劌說:「等敵人三通鼓後,敵人的士氣已不如剛開始那樣旺

盛,這時我們才擊第一次鼓,我們的士兵自然是士氣高漲,再出其不意的進

攻,一定會將敵人打敗。由於兵不厭詐,所以要觀察車馬足跡是不是真的很

亂,表示是真的倉促中逃命的,這時才可以乘勝追敵。」

三十六計之第四計:以逸待勞 當雙方開戰時,想要消耗對方的實力,並不一

定要硬碰硬的對打,可以先按兵不動,等到對方疲憊時,就可以讓我們和對

方實力相當。

05 趁火打劫

句踐復國

春秋時期,吳越兩國打戰多年,一開始是越王句踐被吳王夫差打敗,而越王句踐

只好對吳王夫差俯首稱臣,於是句踐決定每天要臥薪嘗膽來提醒自己亡國的教訓

,經過二十年的暗中培養軍隊的實力後,終於完成備戰的工作,而此時的吳國由

於奸臣當道,吳王夫差竟然殺死了一代忠臣伍子胥,加上碰到乾旱的天災,造成

國內作物枯死,河川乾涸。到了這個地步,吳王夫差仍然執迷不悟,十分驕傲狂

妄,認為自己可以當上東周諸國的霸主,就帶著國內全部的精兵北上中原,和各

國諸侯在黃池會盟,結果造成國內兵力不足,人民生活困苦,一片混亂。越王句

踐看到這個情形,覺得機會不可多得,便在范蠡和文種的幫助下,一舉大兵將吳

國給消滅了。

三十六計之第五計:趁火打?當敵人陷入困境,情況十分危急時,我們要趁機行

動,從中取得利益,仗著強勢來攻打弱勢的謀略。

06 聲東擊西

韓信生擒魏王魏豹

西元前二○五年,劉邦趁著項羽討伐齊國的時候,東渡黃河,本來已經

投降的魏王魏豹,沒想到他又叛變,於是就派韓信西進平定魏國。魏豹

派柏直為統帥,並將主力軍調到黃河東岸的「蒲阪」,希望就近監視漢

軍。韓信則在蒲阪渡口的對岸紮營,並把船集中在江邊,到了夜裡到處

都插滿火把,完全是隨時會渡江進攻的樣子,柏直便下令不准任何船過

江,其實韓信早已派主力部隊,在上游八十里處的「夏陽」,用空瓶及

空桶搭了一座臨時橋。所以,當魏軍守在蒲阪渡口,漢軍早已渡過黃河

,並且對魏國的首都展開進攻,這時柏直想趕回首都,早已來不及了,

最後魏王魏豹就被韓信活捉。

三十六計之第六計:聲東擊西製造假象,讓敵人以為我們要攻打東邊,

進而做出錯誤的決定,實際上卻是從西邊進行攻打,是一種出奇制勝的

方法。

第二套敵戰計

07 無中生有

張巡的草人軍隊

唐玄宗天寶十四年,即西元七五五年,十分受到玄宗寵愛的安祿山

竟然起兵叛變。有一次,安祿山的部下「令狐潮」包圍了雍丘城,

當時城中守將是張巡,城中的士兵及武器都不多,情況十分不利,

張巡知道出去應戰是不行的,於是想了一個計謀,下令做一千個與

真人大小相同的草人,並穿上黑色衣服,趁著當晚月色不明時,將

草人綁上繩子並且順著城牆放下去。負責監視城中動靜的敵軍,發

現便說:「有敵兵!」於是,敵軍拼命向草人射箭,一會兒草人身

上布滿了箭,這時敵軍才發現中計了,而張巡也因此得到許多的箭

。過了幾天,又是月色昏暗的夜晚,敵軍又發現城牆有動靜,「令

狐潮」心想一定又是故技重施,便按兵不動;沒想到,這次是真的

五百名突擊兵,於是張巡打了勝仗,也保住了雍丘城。

三十六計之第七計:無中生有指憑空捏造來製造假象,虛虛實實,

並且以虛假的聲勢發展下去,讓敵人真假難辨,產生錯覺,最後再

把虛假變成真實,採取行動,達到目的。

08 暗渡陳倉

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

劉邦知道項羽對自己十分有戒心,當他帶著兵馬由棧道進入漢中時,便

馬上把對外聯絡的山路棧道給燒了,一方面是杜絕外來的入侵,一方面

則是讓項羽放心,表示自己沒有辦法回關中。經過一陣子的休養,劉邦

採用了韓信的建議,整軍準備出擊。一方面派大隊人馬修復燒掉的棧道

,這個舉動果然引起項羽手下「章邯」的注意,於是章邯便派人守住棧

道出口。這時候劉邦則帶著另一隊兵馬,請當地的樵夫帶領,從另一條

小路走出漢中,進入陳倉。這時章邯知道了,便連忙派軍隊趕往陳倉,

沒想到卻吃個大敗仗,自己的封地全都被劉邦占領了,項羽其餘的兩名

大將,這時知道再打下去也沒有勝算,就舉白旗投降。

三十六計之第八計:暗渡陳倉與聲東擊西類似,只不過前者著重在隱藏

進攻目標,而本計著重在隱藏進攻路線,指公開自己的假進攻動作,用

來吸引對方注意,另一方面,則暗中進行真正的攻擊路線及布局。

09 隔岸觀火

坐山觀虎鬥

戰國時,一位名辯士陳軫剛好來到秦國,秦惠王便將是否要出面調停

韓、魏兩國之間多年戰爭的難題告訴陳軫,請他幫忙想想解決的辦法

,陳軫想了想,便告訴秦惠王一個有關「卞莊子刺虎」的故事。故事

內容是說有個叫卞莊子的人,有一次看到兩隻老虎在爭一頭牛,便想

拔劍來刺虎,結果僕人阻止他說:「等一下,你看兩虎爭一牛,表示

一定會有廝殺,結果一定是強者受傷獲勝,弱者死掉,這時你再出面

刺殺受傷的老虎,這不是一舉得兩虎嗎?」陳軫接著說:「現在韓、

魏爭戰就像兩虎相鬥,遲早弱國會被強國消滅的,大王您不如效法卞

莊子的做法吧!」果然,秦成了最後的大贏家。

三十六計之第九計:隔岸觀火一般指不採取任何行動,不過這裡還有

更深一層的意義,指任由對方不利的情勢發展,一直到最後,自己再

來坐收漁翁之利的意思;也就是靜觀其變,終能得利。

10 笑裡藏刀

公孫鞅取河西

戰國初年,秦國還不算是強國,秦孝公為了強大國力,便下令徵才

來輔助國政,這時候,公孫鞅便來到秦國,他後來幫孝公振興國家

,孝公便將商地封給他,後來人們就稱他為商鞅。西元前340年,

孝公又派商鞅領兵攻打魏國,魏王派公子魏卯迎戰,商鞅知道後十

分高興,立刻寫封信給魏卯。信的內容是:「想起以前在魏國和你

相處的情形,十分令人懷念,今天雖然我們輔佐的人不同,可是我

還是很珍惜彼此間的友情,我也不想和你處於敵對的狀態,如果可

以見面談談,想出一個對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辦法,訂立合約,就不

用動刀槍,如此不是兩全其美嗎?」魏卯信以為真,便答應商鞅的

提議,見面後相談甚歡,沒想到,宴會結束後,魏卯中了伏兵,成

了階下囚,商鞅便乘機攻打魏軍,魏軍吃了敗仗,魏王不得已只好

將河西割給了秦國。

三十六計之第十計:笑裡藏刀先用和善親切的態度取得對方的信任

,等對方解除戒心,再暗中計畫打擊對方的計謀。

11 李代桃僵

趙氏孤兒

春秋時戰爭不斷,晉靈公時有位寵臣叫做屠岸賈,他一直視趙氏一族

為眼中釘,他宣稱趙朔殺了靈公,並建議要將趙氏全族誅殺,晉景公

聽信讒言,便交給屠岸賈全權處理。因為有人向趙朔通風報信,所以

趙朔已身懷六甲的妻子莊姬逃過了被殺害的命運。不久後莊姬生下一

個兒子,屠岸賈知道這個消息後,便想要斬草除根,而想援救趙家骨

肉的程嬰及公孫杵臼,都是以前曾受過趙家恩惠的人,經過商議,程

嬰忍痛將自己剛出生的兒子來代替趙家骨肉。結果真正的趙家骨肉平

安無事,被程嬰帶到深山隱居起來,十五年後趙家冤屈終於平反了。

這就是用「李代桃僵」策略,來挽救忠良後代有名的歷史故事-趙氏

孤兒。

三十六計之第十一計:李代桃僵原指代人受過或是冒名頂替成為代罪

羔羊。在策略運用上,指當局勢發展漸漸不利時,在必要時刻,只好

犧牲小部分來顧全大局。

12 順手牽羊

趙國求救

公元前354年,魏惠王打算進攻北邊的趙國,他派龐涓領軍前往攻打,兩年後

攻到趙國首都邯鄆城下,趙王眼看局勢不利便向實力雄厚的楚國求助。楚王

的宰相昭奚恤反對出兵,只有景舍贊成出兵並且提出一個以救趙為名義,一

方面削弱魏國實力,一方面可以順手牽羊,替楚國謀取利益的計策。楚王便

派景舍領軍從趙、楚國界進入趙國,不久龐涓就攻下邯鄆城,這時卻聽到齊

軍進攻魏國首都大梁,龐涓連忙撤兵趕回魏國,沒想到在半路上,又遇到齊

軍的伏兵,吃了大敗仗。此時魏、趙兩國都受到重創,但對楚軍卻是大好時

機,景舍便趁機佔領趙國南部的部分領土,他的「順手牽羊」計謀便大功告

成。趙國的求援,讓楚國有領兵進趙國的機會,加上齊國趁魏國城中無兵力

便前往攻打,這個有利的時機,使得楚國不費一兵一卒,便佔領趙國的部分

領土,也就是順手所牽的「羊」。

三十六計之第十二計:順手牽羊本指趁機偷竊別人的財物,在這引申為把握

對方出現小缺失的機會,我們應該把握機會,進而謀取利益,就算只有小利

也要把握住。

第三套攻戰計

13 打草驚蛇

智收巡撫印

在清道光年間時,江南某巡撫王守愚有位副將叫趙伯仁,副將因與巡撫有過

私怨,便想找機會報復,於是收買了監印官偷偷將官印拿出來,巡撫後來知

道這件事,但苦無證據沒辦法捉拿副將。這時身旁的佐刑書吏便想出一條妙

計,當天晚上巡撫衙門突然失火,按規定所有人都要來救火,這時看到巡撫

慌張地捧著官印箱跑出來,便將印箱交給了副將,並且命令他趕緊拿回家中

保管,副將接過來發覺印箱重重的,便有點猶豫,但不可以違抗命令更不能

打開來看。隔天巡撫便升堂對士兵們論功行賞,副將當然也把印箱交回,巡

撫當場打開印箱,原先放在箱中的石頭,已換回原來黃澄澄的官印。

三十六計之第十三計:打草驚蛇指當對方情況不明,我們要用旁敲側擊的方

法,反覆地試探,使對方陰謀暴露,我們便可以依情況來出擊。

14 借屍還魂

死諸葛嚇走司馬懿

西元234年諸葛亮因操勞過度去逝了,在過世前他知道一旦自己不在了,魏軍

一定會趁機攻打蜀漢,於是他叫幕僚長楊儀,到時候一定要封鎖消息,等到蜀

軍安全撤離才可以公布,就連撤離途中如果遇到攻擊該如何防禦,也都交待清

楚。魏軍將領司馬懿精通星象,所以知道諸葛亮已經過世,可是又怕是用裝死

的計謀來引誘魏軍,便先派一小隊士兵打探軍情,沒想到蜀軍已全部撤退了,

於是司馬懿領軍追趕,終於追上了。等魏軍衝上去時,突然一聲炮響,看到十

多名大將擁著一輛四輪車,上頭竟然坐著諸葛亮,司馬懿一看便大叫:「中計

了!」趕緊下令撤退,足足退了50多公里才停下來。其實車上只是木雕的諸葛

亮像,這全是他生前早已安排好的策略。

三十六計之第十四計:借屍還魂將看起來沒有用的東西重新加以利用,讓自己

在主動及操控的地位,而不是被人操控。

15 調虎離山

韓信中計被擒

當年漢高祖劉邦在建立漢朝時,為了獎勵將領為自己效命,便採用

封諸侯王的方式,因此這些受封的將領都各自擁有強大的兵力及領

土,在漢朝政局漸漸穩定時,高祖便開始憂心將領會叛變,其中功

勞最多的韓信便是首當其衝。謀士陳平便向高祖獻計,設計要引誘

韓信離開自己強大的勢力範圍,到時候再趁勢將韓信一舉擒來。於

是在漢高祖六年(西元前201)那一年,劉邦藉故要到雲夢(今湖北省

長江南北)一帶去遊玩,下令要那些被冊封的各諸侯王到陳丘來見自

己,等到韓信到達的時候,高祖便告訴韓信說有人密告他要造反,

於是,當場將韓信抓起來,並且押回到洛陽,接著便下令廢掉他的

王位,降為淮陰侯。

三十六計之第十五計:調虎離山 引誘敵人離開他的據點,使敵人居

於不利的條件,再趁機攻打敵人。

16 欲擒故縱

冒頓智取東胡國

漢朝初年,北方的東胡國聽到匈奴「冒頓」殺父自立為王,想試探

冒頓的為人態度,便派使臣向冒頓要一匹千里馬,匈奴國的臣子聽

到後紛紛表示,國家只有這一匹先王遺留的千里馬,怎麼可以給人

呢?冒頓笑笑後說:「東胡國是鄰居,怎麼可以為了一匹馬,失掉

可貴的情誼呢?」於是把馬交給使者。後來東胡國又派人來向冒頓

討匈奴國的皇后,臣子們更是生氣的反對,沒想到冒頓又笑著說:

「我不能為了一個女人,失去與鄰國的交情。」就把皇后交給使者

了。三個月後,東胡竟然大膽到想要兩國交界的空地,這次,冒頓

卻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,生氣的說:「土地是一個國家的根本,怎

麼可以給人呢?」便下令把使臣等人綁起來,並且以最快的速度出

兵攻打東胡國,由於東胡國沒有任何準備,很快整個東胡國就被冒

頓給消滅了。

三十六計之第十六計:欲擒故縱 不把對方逼迫得太緊,先讓他自己

的實力消耗掉,士氣及心理上都鬆懈時,再一舉進攻,對方一定會

自亂陣腳,到時候便可以用最小的代價,取得勝利。

17 拋磚引玉

蕭翼智取蘭亭帖

唐太宗喜愛書法,一直想得到「蘭亭序」,可是永欣寺的和尚辯才不肯承認

自己擁有真跡。房玄齡便推舉蕭翼,表示他一定有辦法拿到真跡,但是不可

以公開派他去,並且要借他一些二王的真跡。蕭翼便裝成窮書生,搭船到永

欣寺,他故意到廟裡看壁畫,辯才看到他如此落魄,不但找他聊天還留他過

夜。之後每天都找他一起飲酒論文,蕭翼便不經意提到自己有三、四幅二王

真跡,辯才要他拿出來看看,一看果然是真的。這時辯才就提到自己也有一

幅特別的,蕭翼趁機問:「是什麼呢?」辯才回答:「蘭亭序。」蕭翼故意

說:「怎麼可能,聽說在戰亂時早就沒有了!」辯才回答:「這帖傳了七代

,是先師臨終給我的,不信我明天拿給你看。」隔天蕭翼看帖時,故意指出

有瑕疵,表示不是真跡,辯才便希望蕭翼將其他真跡留下讓他比對看看,於

是沒將蘭亭序收起來。後來他有事出去,蕭翼便向守房的弟子表示辯才有東

西忘了拿,弟子心想他和師父很熟,便開門讓他進去,蕭翼就將二王字帖及

蘭亭序一併帶走。

三十六計之第十七計:拋磚引玉 用相同類似的東西去引誘對方,讓他們搞不

清楚真相,並且混淆視聽,因而中計上當,也就是用小利誘得大利的計謀。

18 擒賊擒王

用麥桿擒王

  唐玄宗時有位進士叫做張巡,在安史之亂時他奉命討伐叛賊,由於他擅於

用兵,所以將反賊打得落花流水。不過,敵軍雖然死傷慘重仍不肯退兵,這

時,張巡便想到只有擒住賊王才能結束戰爭。當時敵軍主將是尹子奇,可是

,張巡無從得知對方主將是誰?最後他想到一個辦法,他命令所有士兵將麥

稈前端全削尖,並把麥稈當箭攻擊敵軍。敵軍一看到射來的箭竟然是麥稈,

心想對方一定是箭都用完了,才會出此下策。於是,就撿起地上的麥稈,跑

去向主將報告這個好消息。而張巡早就在一旁觀察敵情,並且命令神射手南

霽雲,只要看到麥稈給誰,就向那個人射箭。南霽雲一箭射中了尹子奇的左

眼,敵軍見主將受重傷,個個慌了手腳,敵軍只好停止進攻。

三十六計之第十八計:擒賊擒王 捉住敵軍的主將,可以達到瓦解敵軍主力的

作用,因為主將是整個軍隊的指揮中心,失去中心的軍隊,必定像一盤散沙

一樣,潰不成軍。

第四套混戰計

19 釜底抽薪

官渡之戰

漢獻帝建安四年時,對曹操威脅最大的,是據守在北方的袁紹。隔年,

兩軍正式交戰在陽武(今河南省陽武縣),曹操的兵力遠不如袁紹的十

萬大軍,加上曹軍的軍糧所剩不多,士兵又累,曹操陷入苦戰,這時,

袁紹的謀士許攸卻跑來投奔曹操。曹操便詢問許攸如何對付袁紹,許攸

建議用智取,不要正面攻擊,並且告知袁紹的軍糧都放在烏巢(河南省

延津縣東南),那裡沒有很多兵力看守,建議突襲糧倉放火燒糧,讓十

萬大軍斷糧,這樣就可以削減袁紹的軍力。果然,當袁紹知道糧草失火

消息,便派部分軍隊前往營救,結果還是搶救失敗。另外,主力軍攻向

曹軍所在處-官渡也戰敗,全軍士氣瓦解,士兵逃的逃,死的死,十萬

大軍只剩兩萬左右,袁紹的政權就瓦解了。

三十六計之第十九計:釜底抽薪原指要停止沸騰的水,直接抽走鍋底下

的柴木,也就是解決問題要從根本上著手。此指不直接與敵軍正面衝突

,改用其它辦法將敵軍的實力及氣勢削減。

20 混水摸魚

混水摸魚擒將

有一次,晉武帝派二十萬大軍兵分六路攻打東吳,其中鎮南大將軍

杜預,到長江中游樂鄉城時,便派屬下周旨帶著兩百名士兵,趁著

天黑渡過長江,渡江後所有士兵都換上吳軍服裝,並埋伏在樂鄉城

外。第二天,樂鄉城的守將孫歆帶兵出城,在長江上游和晉軍大戰

,吳軍戰敗,軍隊全往樂鄉城方向逃。這時,前一天埋伏的晉軍,

就趁機混進吳軍裡一起進城,進城後依照計畫在城裡四處放火。當

城裡一片混亂時,周旨帶著軍隊衝入吳軍的指揮中心,將孫歆活捉

起來,樂鄉城就被晉軍占領。之後吳軍在各地和晉軍交戰全都戰敗

,前後不到五個月,吳國便投降。

三十六計之第二十計:混水摸魚原指把水弄混濁,讓水中的魚看不

清楚,便可趁機抓魚。這裡是指製造混亂的局面,讓敵軍搞不清楚

真假及方向,我軍就可以趁機獲利。

21 金蟬脫殼

軍營無人,鼓聲隆隆

南宋寧宗開禧二年(西元1206年)宋朝派兵攻打金人,接連吃了好幾場敗仗,

宋朝將士畢再遇決定撤軍,不過要如何全身而退可把他考倒了。後來畢再遇想

到一個辦法,他下令三件事,第一、軍旗不可以拔起來,第二、帳蓬不能拆掉

,第三、打鼓聲不能停止。等到沒有月亮的夜裡,畢再遇就下令全軍撤退,到

了第二天天亮時,金兵看宋營裡,軍旗飄揚著,鼓聲也沒有停過,以為一切正

常,這樣的情形過了兩三天後,金兵開始覺得有些奇怪,因為沒有看到有任何

士兵走動,於是就派人前往偵察,這才發現宋營早就空無一人。可是為什麼鼓

聲還響個不停,金兵走到營區後面一看,原來,畢再遇派士兵抓了數十隻羊,

把牠們後腿倒吊綁在樹上,前腿剛好放在鼓上面,由於倒掛很不舒服,羊掙脫

時自然會用前腿用力蹬著,鼓就被敲得咚咚作響。

三十六計之第二十一計:金蟬脫殼原指寒蟬在蛻變時,會脫殼飛走並且將殼留

在原地。後引申為運用計謀,轉移敵人的注意,再趁機脫逃的意思。

22 關門捉賊

請君入甕

唐朝武則天當政時,她很寵愛來俊臣和周興這兩位大臣,他們倆設計各種

慘無人道的刑具來逼供,常常有無辜的臣子和百姓被嚴刑逼得受不了,只

好屈打成招。 有一天,武后接獲密報,指出周興私下想造反,武后便派來

俊臣去逮捕周興,並查出所有同謀的人。來俊臣覺得十分困難,不是因為

兩人是好朋友,而是周興對於刑罰太了解,要他老實招供不容易。來俊臣

就找周興吃飯,故意用請教的口氣問:「最近罪犯是越來越狡猾,各種刑

具都用了,還是不肯招,不知道您有沒有什麼好辦法?」 周興得意地說:

「我最近又想到一個讓犯人非招不可的好辦法,只要用一個大甕,裡面裝

滿水,再將犯人放進甕裡用炭火燒,保證他馬上招。」 來俊臣聽完後,露

出奸詐的笑容,拍桌子大叫:「太妙了!真是絕招。」接著就叫屬下搬來

一個大甕,並裝滿水,接著燒起熊熊烈火,才一下子,就冒出好多蒸氣。

這時,來俊臣立刻翻臉指著周興說:「大膽反賊!你想圖謀造反,皇上已

經知道了,下旨要我嚴辦,還不從實招來,不然我可是要『請君入甕』喔

!」

三十六計之第二十二計:關門捉賊簡單說就是把門關起來,把小賊捉起來

,也就是說對於軍力較小的敵人,我們只要把他們困住,便可以一舉消滅

敵人,這是最好的方法。

23 遠交近攻

范雎的遠交近攻

戰國末期演變成七雄爭霸,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,國力愈來愈強,秦昭王

開始計畫吞併其他六國,想要獨霸中原。公元前270年,秦昭王下令出兵

攻打齊國,宰相范睢便向秦昭王獻上「遠交近攻」的策略,阻止攻打齊國

。范睢說:「齊國是六國中最強大的,離秦國又很遠,要是先攻打齊國,

我國軍隊就要經過韓、魏兩國領土。軍隊少,很難獲勝;軍隊多,就算打

贏了也沒辦法占有齊國的土地。不如我們先攻打鄰近的韓、魏兩國,再逐

步推向齊國。」又為了防止齊國與韓、魏結盟,秦昭王就派使者主動與齊

國結盟。接下來的四十多年,秦始皇便延續「遠交近攻」的政策,遠交齊

楚,首先攻下郭、魏,後來又從兩側出兵,攻破趙、燕,統一北方;接著

攻下楚國,平定南方;最後才把齊國也收拾了,征戰多年,終於實現統一

中國的願望。

三十六計之第二十三計:遠交近攻 當地形受到限制時,可以先從近的目標

下手,再逐步向遠的地方擴張領域。

24 假道伐虢

假途伐虢

春秋時,虞、虢兩國緊鄰著晉國,晉國一直想併吞他們。

晉獻公就利用名馬和寶玉來收買虞公,讓他答應借路,方便晉國攻打虢國,甚至虞公還派兵幫晉軍帶路,晉國因此順利攻下虢國的下陽。

三年後,晉國又再度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,這時虢國大夫宮之奇便勸諫虞公說:「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」,並說明虞和虢兩國之間的利害關係,希望虞公不要再借路,而應該兩國聯合起來對抗晉國。虞公不聽,還是借路給晉國,這時,宮之奇便預言:「虞和虢會同歸於盡,等不到過年就會滅亡。」說完便帶著家人逃到別國。

果然,過年前一個月,晉國滅了虢國,虢公逃到洛陽。晉軍回程時,乘虞國沒有防備心,發動突襲,輕易地把虞國也消滅了。

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四計:假途伐虢

指用對方給自己的方便,來掩飾自己的企圖,趁機再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,達到真正想要的目的。

解釋:

輔車相依:比喻兩者關係密切,互相依存。

第五套並戰計

25 偷梁換柱

   明世宗是一位非常迷信的皇帝,其中有位叫藍道行的算命

仙,是最受他寵愛的道士,這是因為他曾經通過世宗的一項考驗。

  有一次,世宗為了測試藍道行的功力,就派一位太監送密函

給藍道行,送到時就將信燒掉,並叫太監對他說:「密件中寫著皇

上要問你的問題,你法術高強,請把答案告訴我,好讓我回去稟

告皇上。」藍道行一聽急了,心想:「沒看,怎麼會知道信裡寫什

麼?這一次要被砍頭了。」突然靈機一動,藍道行就跟著太監去

見世宗。

藍道行對世宗說:「屬下懂得招神的法術,不過您今天派來的

太監不夠虔誠,神明不肯現身回答問題,小的自然答不出來,大

膽請皇上再派一位虔誠的太監送信來。」由於世宗太迷信,就派

另一個太監送信,藍道行早有準備,在燒信前,趁太監不注意時,

將真信與預藏的假信對調,燒掉的是假信,信裡的內容就被藍道

行知道了。世宗不知情,聽到太監帶回來的正確解答,從此對藍

道行的法術更加的相信。

三十六計之第二十五計:偷梁換柱就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當中,將東西換過來,欺騙對方,來取得勝利,也就是調包的意思。

26 指桑罵槐

  明憲宗昏庸無道,太監汪直最受寵,汪直和他的兩名手下王

越及陳鉞,無惡不作到處欺侮官員和百姓,官員怕得罪汪公公,

也不敢對憲宗說出真相。

  當時,有一位擅長演戲的太監,叫做阿丑,因為多才多藝又

幽默,很得憲宗喜愛。有一次,憲宗叫阿丑一班人演戲,阿丑演

了一齣「醉酒」的戲碼。阿丑一出場便東倒西歪,演一位喝醉酒

的人,胡言亂語,四處罵人,用詞詼諧,看戲的人都笑個不停。

接著,路人上場,大叫:「大官出巡,閒雜人肅靜迴避!」沒想到,

醉漢阿丑東比西指說:「什麼大官小官,黑狗白狗,你走你的陽關

道,我走我的獨木橋,大爺我先在這裡喝酒,你才應該繞道走才

是!」路人急了,改口說:「皇上駕到…」阿丑笑:「皇上還在睡

夢中,迷迷糊糊,比我還醉呢?」路人心想:「連皇上都不怕,我

還有一樣法寶,不信你不怕!」接著大叫:「汪公公駕到。」就看

到阿丑一副被嚇得屁滾尿流般,馬上趴在地上直發抖說:「小的該

死!小的該死!」

  憲宗看到這裡,雖然很不高興,可是心裡完全明白了。

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六計:指桑罵槐

  不從正面直接施加壓力或警告、責罵對方,而是用拐彎抹角

的影射方式,產生嚇阻、威脅作用,來達到目的。

27 假癡不癲

  三國時,魏明帝死前任命曹爽為輔佐大臣,幫年僅八歲的太

子管理朝政,曹爽為了獨攬大權,就建議廢帝以及立司馬懿為大

傅,希望藉由升官,將司馬懿的大權搶過來,司馬懿知道實力不

如曹爽,便裝病請假回家休養。

  曹爽不放心便派李勝到司馬懿家中看看是不是真的生病。李

勝看到婢女扶著兩眼無神、走路不穩的司馬懿到大廳見客,李勝

對司馬懿說:「我要到荊州當刺史,今天是來向您辭行的。」司馬

懿有氣無力的說:「并州離胡人很近,你要小心安全喔!」李勝回

答:「是去荊州,不是并州。」司馬懿又說:「什麼!原來你已經去

過并州了!」李勝心想他真的病得不輕,這時,又看到婢女端著

藥出來,司馬懿喝藥流得嘴角和衣服都濕了,完全看不出以往威

風八面的英姿。

  李勝回去報告曹爽自己看到的景象,並說:「我看他大概活不

了多久了,不用擔心。」曹爽大笑三聲,從此再也不管司馬懿。

  第二年春天,司馬懿趁著曹爽等人去京城祭祖時,便發動政

變,揭發曹爽兄弟的惡行,更以陰謀叛變的罪名,將曹爽兄弟等

人全部處死,魏國政權又再度回到司馬懿的手中。

三十六計之第二十七計:假痴不癲

  外表上好像裝瘋賣傻,什麼事也不做,其實一方面是怕對方

起疑心,一方面在暗中等待有利時機,再一鼓作氣出擊。

28 上屋抽梯

  南北朝時岐州刺史楊津,有一次,碰到一件強盜案子,一位路

過岐州的商人,所有貴重的財物都被洗劫一空,趕緊到官府報案。

楊津根據商人的描述,知道強盜的口音不是本地人,所以就進一

步問清楚強盜做案時所穿的衣服樣式、顏色和外表特徵等等細

節。接著把屬下全部叫來,要他們到街上散布消息,讓大家知道

有個人在城門外被人殺死,因為查不出來他的身分,只好公布衣

著及特徵,希望他的親戚或家人可以出面指認。

  消息傳得很快,過了三、四個鐘頭後,果然,有一位哭哭啼

啼的老婦人到官府來認屍,楊津又問了她一些更詳細的問題,確

認犯人應該是她的兒子沒錯。於是就派人到老婦人家的四周埋

伏,黃昏時,婦人的兒子一進門便被官兵抓住,並當場在他的身

上搜到商人被搶走的財物,人贓俱獲,想賴都賴不掉,犯人只好

乖乖認罪。

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八計:上屋抽梯

  不從正面直接施加壓力或警告、責罵對方,而是採用拐彎抹

角的影射方式,產生嚇阻、威脅作用,來達到目的。

29 樹上開花

  張家灣有個獵人叫張誠,有一天傍晚,張誠的妻子翠花看到

有個人在門外探頭探腦,就跑去關門,沒想到被他衝進家裡,並

在客廳的椅子上坐下,接著對她說:「大嫂,天快黑了,讓我住一

晚,明天一早我就走。」翠花心想:「丈夫不會馬上回來,我也打

不過他,怎麼辦?」這時,她從布簾縫隙瞄到床底下丈夫的一堆

鞋子,靈機一動。

  翠花邊倒茶邊說:「出外靠朋友!先喝口茶,我去準備洗腳

水。」接著翠花就到床下拿出六雙鞋子放在客廳,再搬來一大盆

水,山賊就說:「大嫂,一雙鞋子就夠了,再說我也用不著這麼多

水呀!」翠花回答:「一雙是給你換的,其他是我老公和親戚待會

兒回來要換的。」山賊東張西望地說:「我怎麼沒看到他們?」翠

花說:「他們在屋後山腳下幹活,應該快回來了,你先坐一下,我

到廚房做飯,等他們回來就可以吃飯。」山賊知道事情不妙,就

趁翠花在廚房忙時,趕緊溜走。

三十六計之第二十九計:樹上開花

  本指樹上花朵靠著樹枝交錯伸展的姿態,能更突顯整體的陣

容浩大,並使人感到眼花撩亂。此指當自己的力量不夠時,可藉

由外來或假象的力量,來壯大自己的聲勢,達到嚇阻或擊退敵人

的最終目的。

30 反客為主

  有一個小偷跟著兩個強盜去某戶人家偷東西,強盜們在屋頂

先用繩子將小偷放下去,要小偷負責偷值錢的財物,並把財物綁

在繩子上讓強盜拉上去,就這樣拉了三次,算一算已經偷了不少

的東西。

  最後一次,小偷就把珠寶和自己一起裝進一個木箱裡,強盜

們在拉的時候,覺得這一次最重,一定是大豐收,這時兩人起了

壞念頭,決定拉上木箱後就離開,不把小偷拉上來。

  誰知道,小偷已經在木箱裡,強盜們一看到木箱好大,高興

的不得了,抬著木箱就走。走了一段路,由於木箱子實在太重了,

兩個人便在路旁休息,小偷算算時間應該天亮了,剛好又聽到一

群路人講話的聲音,心想:「這兩個強盜實在太可惡了,竟然丟下

我不管。」於是,拉開嗓門大叫:「救命啊!強盜擄人劫財呀!」

強盜們沒想到從木箱裡傳出救命聲,嚇得拔腿就跑,路人們把木

箱打開,小偷編出一套被綁架的故事後,大搖大擺的把偷來的珠

寶全部帶走了。

三十六計之第三十計:反客為主

本指主人與客人的角色地位互換,因為主人是主動,客人為被動,

也就是化被動為主動的意思。

第六套敗戰計

31 美人計

  唐玄宗時的「安史之亂」,李光弼與叛將史思明在河陽隔著河

對峙不下,史軍有一千多匹好馬,軍隊實力強過李軍。

  這一群馬每天都會到河邊洗澡,李光弼看著看著,突然想到

一條妙計。他叫屬下把軍中所有母馬都集中起來,算算有五百匹

母馬,接著又將小馬關到城裡面,等到史軍的馬在河邊洗澡時,

把所有母馬趕出來,因為母馬想念小馬,便開始嘶叫起來,馬群

中的公馬們一聽到母馬叫,異性相吸的緣故,自然會往母馬的方

向跑,原本馬群中的母馬也跟過來。

  就這樣,史思明軍中的馬都跟著李光弼的母馬,全數游過了

河跑到城裡,千匹好馬自然全都被李光弼接收,佔為己有。史思

明的軍力頓時被削減一大半,這就是有名的「美馬計」。

三十六計之第三十計:美人計

  利用人類的天性-貪圖美色,來吸引對方後,再進一步消磨

掉他的鬥志,因為再英勇善戰的將官,大多過不了「美人」這一

關。

32 空城計

  蜀軍因為馬謖在街亭吃了大敗仗,軍力損失不少,諸葛亮只

帶著五千名士兵,在西城搬運糧草。這時,突然聽到司馬懿帶領

十五萬大軍過來,諸葛亮心想不妙,因為大將不在,士兵又有一

半帶著糧草回去了,想一想之後,決定放手一搏。

  諸葛亮叫士兵把軍旗拿掉,四面城門全開,每扇門各派二十

位士兵,扮成老百姓的模樣悠閒的打掃街道,其他人都不准隨便

進出,更不可以大聲喧譁,否則一律斬首。接著,兩名書僮拿著

琴跟著諸葛亮到城樓上,諸葛亮焚香後開始彈琴。

  當魏軍到達時,看到眼前的景象,沒人敢輕舉妄動,司馬懿

到城門下觀望時,看到諸葛亮面帶笑容,專注的彈琴,城門口的

老百姓也安靜的在掃地,完全感受不到快打戰的浮躁氣氛,琴聲

也十分平靜祥和,司馬懿下令大軍立刻撤退,並對反對退兵的兒

子說:「諸葛亮是一個做事謹慎小心的人,不會去冒這麼大的危

險,一定是有伏兵,他才會如此悠閒的彈琴。」

三十六計之第三十計:空城計

  是一種大膽的心理戰術,當自己的實力相當弱的時候,故意

表現出完全不設防的狀態,讓對方感到疑惑,以為是誘敵之計,

反而不敢輕舉妄動。

33 反間計

  有一次,魏國的曹操水軍敗給吳國的周瑜後,便找來善水戰

的大將蔡瑁及張允來訓練水軍,周瑜知道後,想把這兩位大將除

掉,曹操得知周瑜在探查水軍操練情形,心裡很不安。這時,曹

軍中最能言善道的蔣幹,表示過去和周瑜是舊識,加上自己的好

口才,一定能說服周瑜投效曹操。

  當蔣幹到達吳軍軍營時,周瑜便開口對他說:「孫權很重用

我,我是不會去投效曹操的。好久不見了,我們今天只話家常不

談政治,我準備好酒好菜,咱們不醉不歸。」周瑜心情很好,酒

一杯接著一杯喝,最後喝醉倒在一旁睡覺,蔣幹看到書桌上有些

公文書信,便想找找看有沒有什麼好情報,竟然看到蔡瑁及張允

兩人與周瑜的密函。

  隔天一早,馬上回去告訴曹操,兩名大將原來是吳軍的奸細,

曹操一時衝動,把兩人立刻斬首,等到事後冷靜思考,才知道中

了周瑜的「反間計」,但是為時已晚。

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三計:反間計

  收買敵人的部屬,替自己蒐集或竊取敵方情報,甚至代傳假

情報給敵方,使敵人做出錯誤的判斷或決定。

34 苦肉計

  三國時,蔡瑁被曹操殺掉後,弟弟蔡中、蔡和就跑去向周瑜詐

降,周瑜看他們沒帶任何家屬,知道是詐降,就想將計就計,並

找來老將黃蓋演一場苦肉計。周瑜以前曾下軍令:「說『投降』的

人,一律斬首。」第二天,周瑜下令要跟曹軍打戰,黃蓋說:「根

本打不過曹軍大隊人馬,不如投降算了。」周瑜假裝生氣要把黃

蓋斬首,大家聽到後全跪下求情,周瑜就說:「好吧!免你死罪,

改打五十大板。」

  黃蓋寫封投降信給曹操,蔡中向曹操表示黃蓋真的被打個半

死,疑心病重的曹操相信了。黃蓋又寫信:「我今晚坐的糧船會插

著青龍牙旗,在江上會合。」當晚,曹操看到整個船隊都插著旗

子,高興說:「太好了,還帶份大禮來給我。」快靠近時,軍師大

叫:「載糧的船很笨重,它們的船吃水淺,我們中計了,快回頭。」

  因為曹操的船全扣在一起,加上又吹東風,所以,當糧船起

火時,曹軍的船也全被燒光了。

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四計:苦肉計

  指故意設計自己受傷,來取信敵人,進一步從事間諜方面的

工作,達到離間及分化對方的作用,最後讓計謀成功。

35 連環計

  宋朝時,金人常攻打邊境宋軍,強大的金兵把宋軍打得落花流

水,畢再遇心想與金兵絕不能硬碰硬,所以,當金兵攻來,他就

帶領宋軍逃走,當金兵休戰時,他又故意攻打,就像打游擊戰一

樣,於是常把金兵弄得累個半死。

  這一次,他又趁著金兵休息時,派兵攻打金營,當金兵出動

攻擊時,宋軍又逃得不見人影,金兵只好收兵回營,正當又要休

息時,宋軍又擊鼓宣戰,金軍的馬匹根本來不及吃糧草,又要出

去應戰,這時,畢再遇算準馬匹餓肚子,事先叫士兵煮了一堆豆

子,接著便在地上撒豆子,金兵一到時,所有馬兒忙著吃地上的

豆子充飢,根本不聽指揮,這時宋軍趁著大亂,一舉消滅金兵。

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五計:連環計

  當敵人比自己強大時,用一連串互相環扣的計謀,來達到勝

利的目的。不過,因為計謀是環環相扣的,所以一步走錯,就會

全盤皆輸。

36 走為上計

   魏太帝聽到宋國名將檀道濟領軍北上,就把大將叔孫建及公

孫道生找來,要他們不可輕敵。兩軍打到歷城時,宋軍軍糧只剩

三天分,檀道濟便決定撤軍。

  不料,投降的宋兵把軍糧快吃完的消息報告魏軍,叔孫建便

下令追擊,檀道濟這時居然下令紮營煮飯,叔孫建看到後以為有

詐不敢進攻。

  宋軍吃完晚飯後,糧官就叫士兵點燈高唱軍糧的數量,每裝

滿一袋時,便高唱:「再加兩百斤,滿十萬斤了。」並把糧袋堆成

像小山一樣高,士兵還故意失手打翻米袋,魏軍一看滿地白米,

趕緊報告叔孫建。

  第二天,叔孫建披戰袍觀看宋軍,宋營鼓聲大作,戰車上帥

旗高掛一人穿便服,後面跟著整齊的宋軍,對四周的魏軍一點都

沒放在眼裡,叔孫建不敢輕敵,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策,便下令

撤軍十里,宋軍就這樣突出重圍,全軍而返。

  

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六計:走為上策

  指當情勢對我方非常不利,又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改變局勢

時,只有撤退避開敵人,才是上上之策。